close

oyWMAaCRtbNijPVSJ7dbuw  

正向讓溝通無礙

「正向說話」才容易有「正向回應」
許多父母與孩子說話、溝通時,雖然可以同理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但若出現了一句不甚適當的回應,常常會讓先前溝通的努力「前功盡棄」。比方說,當孩子考 試 考不好時,父母或許會跟孩子說,「這次考不好我知道你很難過,但沒關係,下次考好就好了。」聽起來父母似乎並未對孩子給予苛責,也同理了孩子考不好的心 情,但話語中卻隱含著父母對孩子考不好的失望及希望孩子下次考好的期待,因此,孩子感受到的可能仍然是父母的失望,而如此的話語,也並未達到父母本來預期 可以安慰孩子、鼓勵孩子的效果。同樣的情境,若父母的表達是,「這次考不好你一定覺得很難過,我知道你已經盡力了,這樣就很棒囉!我相信下次如果你也是同 樣的努力,你一定會達到你自己期許的成績的。」這樣的正向表達,則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已經了解他的心情及感受,也容易讓孩子有動力繼續努力達成他的目標。因 此,父母對孩子的正向語言是對孩子有正向影響的,也容易讓孩子有正向的回應。

「正向思考」來自於「正向經驗」
在雙向溝通的過程中,說話的聲音語調、面部表情、眼神、手勢……等 語言及非語言的表達,在在都影響了溝通的品質與雙方的感受。若父母已經能夠同理、傾聽並正向地表達,但孩子卻不領情,則父母可能深覺挫折,而打斷了良好親 子溝通的循環,因此,建立孩子正向思考的能力是與培養正向表達能力同樣重要的。要建立孩子正向思考的能力,必須先創造孩子的「正向經驗」;而孩子的正向經 驗則來自於孩子本身的「正向特質」與「正向環境」互動下的結果。情緒本質正向的孩子與父母所創造的正向語言溝通情境互動下,較容易產生正向經驗,而情緒本 質負向的孩子則需要父母更多的包容及引導才容易產生正向經驗。曾經與團體中的一個孩子討論過他的生日派對,在他的描述中,他的生日派對過程是個「悲劇」 (這是孩子自己的形容詞),但詢問他的感受,他覺得其實他是開心的,因此,在團體成員的鼓勵下,再次邀請孩子重述生日派對的過程,他也就可以嘗試敘述較多 的快樂情節,並覺得這次的生日派對是他難忘的快樂經驗。因此,家庭中父母所創造的正向溝通情境,容易引發孩子的「正向經驗」,建立孩子的「正向思考」能 力,並進而讓孩子也養成「正向表達」的習慣。

正向的親子溝通,讓「金蘋果」可以總是掉進「銀網子」裏
親子溝通是雙向的親子互動過程。正向的語言溝通,並非只是單向的讚美、說好話,而是要針對對方的需要,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設想,才能抓住對方的心,達到正向 溝 通的效果。家庭是孩子開始社會化的場所,孩子在家庭中擁有正向的溝通經驗並反覆練習,才能讓家中的親子溝通「無礙」,而孩子也可將此能力逐漸類化於未來所 面臨的社會情境中,如此才能讓孩子處處與人溝通無礙。

本文摘自親子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童話世界托嬰中心 的頭像
    童話世界托嬰中心

    新北市私立童話世界托嬰中心﹝貝兒館﹞﹝永和本館﹞的部落格

    童話世界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