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1633  

鄧蔭萍不但長期投入親子教養的研究工作,更實際走入社區帶領新手父母的成長。面對家中正在念小六的兒子與小二的女兒,鄧蔭萍坦承,當父母真的是高難度的挑戰。大兒子常常跟她開玩笑說:「我就是生來砸媽媽招牌的!」

在家裡做情緒教育,我用過最有用的方法,就是跟孩子寫情書、寫紙條,這是一個很好的溝通方法,因為孩子最需要的,是你能夠瞭解他。
還有,絕對不在氣頭上處理事情。因為如果一直吵下去,就會沒完沒了,一定要有一個人先煞車,等到另一個人情緒穩定以後,再來談這件事。情緒穩定之後,孩子有時就會很尷尬說:「沒有啦,不要講了,我知道了。」

我還試過一招很好用的方法,就是邀請孩子,跟他單獨約會。這是關係修復的好機會。那段時間要注意,即使你對孩子有千百個不滿意,都不要特別去說。你會發現,那天孩子會特別活出來。

例如,有一次早上孩子出門,我們都為了某件事生氣,很火,大家都不舒服。事後,我 也覺得這樣不好,到了中午,我就去跟老師請假,帶他出去吃飯。我也沒跟他說什麼,只說:「我今天就是很想帶你出來吃個麵。」吃完飯,我們一起去公園走一 走,也沒特別講什麼,就問他:「你還好嗎?」回到家後,他就好了。孩子有時就是需要抒發,需要被看見、聽見,知道他是被呵護的。

父母在處理孩子的事情時,人跟事應該要分開。「我很生氣你做了……很不應該的事,可是我是愛你的。」不要把人都罵進去,在孩子的自我概念裡頭,他是有價值的人,而不會因為考了六十分就沒價值。

另外,我發現「擁抱」好重要!例如有時候哥哥吃醋發脾氣,其實他們是想知道他是被愛的。這時候,父母不需要一直在那邊講道理,先抱抱他,就像擁抱小baby在媽媽懷裡。你會發現,有些情緒就會穩下來。只有孩子情緒穩了,我們才有辦法去跟他說些什麼。 讓孩子知道他是被愛的,很多情緒他就會平穩下來。 我的兒子抓到我一個把柄,他常跟我說:「媽媽,你心理學應該重修。你都講得很好,可是做不到。」

人啊!喜怒哀樂天天都有,我們不是天生的父母。情緒教育非常生活化,父母幾乎每天都在接受磨練,沒有一百分的父母,但只要你願意,我們都可以從現在開始。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童話世界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