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玩為什麼這麼重要?
65970.jpg
中國傳統上有「業精於勤,荒於嬉」的觀念,對於「玩」多半採取貶抑、負面的態度,但是愈來愈多研究發現,「玩」,對於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人格發展、知識學習上都有許多正面重要的影響。

二○○七年,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幼兒時期玩得比較足夠的孩子,到了五歲,他們的智力要比對照組的孩子高出許多。從一九八○年代以來,許多研究都發現,有較多機會自由玩耍的孩子,比沒有機會自由玩耍的孩子,在問題解決能力上更優秀。

許多研究顯示,有較多機會玩耍的孩子,在體能表現上更靈活、更健康。
在遊戲中,孩子學習如何整合他們的想法、印象、感覺與經驗,他們在遊戲中創造了屬於他們的世界,並與他人分享。尤其在自我引導的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產生自信心。

未來屬於會玩的人

當全球化競爭壓力逼得許多父母早早將孩子送去學習各種知識才藝時,卻也有許多人發現,被剝奪玩耍時間、空間的孩子,在未來可能失去更多的機會。因為,未來是屬於會玩的人。

在 美國被譽為「3D世界之父」的南加大影視學院互動媒體系主任馬克.佩斯(Mark Pesce)在觀察網路時代來臨,科技與玩具的發展如何影響孩子與世界的互動時,就大膽的宣告:「遊戲世界到來。」在這個世代成長的孩子,必定是從遊戲中 學習長大的一代,也將創造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新世界。

長年從事「游藝學」研究的台北教育大學教授張世宗也認為,二十一世紀將是「遊習世紀」(從遊戲中學習的世紀)。在遊習世紀裡,最佳的教育,將是 Education(教育)加上Entertainment(娛樂)的Eu-tainment(游藝學)。而且,玩,已經成為終身需要具備的能力,例如在 北歐等國,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與商品開發,探討如何教銀髮族去玩。當壽命延長,人必須擁有玩的能力,才能去享受人生,必須用玩取代看護醫療。

「所以玩在過去是want(想要),在現在與未來卻是need(需要),」張世宗說。
把握均衡原則,不怕玩過頭

透過玩,孩子提升了創造力、冒險力、主動學習、團隊合作、解決問題、人際溝通、抗壓力、語言表達等等能力,這些能力正是面對當前世界最需要的能力。

但面對課業競爭壓力,大部分的父母還是會擔心孩子玩過頭,到底在學業與玩耍之間要如何拿捏?如何才能玩得好又學得好?

張世宗提出了很重要的均衡原則。 他認為玩和學是平行的雙軌,互不取代,相輔相成。一個人的學習管道包括:教、玩、習。教是被動的、習(指習慣)是自動的,玩則是主動的,「要把握教、玩、習三者平衡,才是最好的學習,」張世宗說。
什麼是好的「玩」與不好的「玩」

好的玩

‧有主動性
‧有創造性
‧能在玩樂中成長,而非殺時間
‧鼓勵孩子與同伴一起玩
‧鼓勵親子共玩
‧提供孩子有較大參與互動空間的玩具,例如沙、水、土、積木等

不好的玩

‧玩的過程被完全掌控。
.父母陪伴孩子玩耍時,需要適度釋權,勿過度掌控,要有開明的引導。
‧看電視,打電動,某種程度也是被螢幕所掌控。研究顯示,看太多電視、打電玩,都會對智力有所傷害。
‧過度不安全的玩與過度保護的玩
‧未注意到適時適量的原則,會造成傷害、有暴力、反社會行為、會讓人上癮的玩,都是不好的玩。

本文摘自 親子天下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童話世界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