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副食品添加時機 ~~
國民健康局引用國際實證資料庫「Cochrane 資料庫」2012年最新發表之實證回顧分析結果指出,純母乳哺育到6個月再添加副食品,比4個月添加副食品的寶寶,其消化道感染較少;寶寶生長發育不受影 響;母親體重恢復較快、自然避孕較久(即月經較慢來);但在新生兒鐵儲存量較不足的開發中國家,其寶寶血中鐵質濃度可能會較低。其結論為:雖然個別寶寶的 差異仍須注意,但總體而言,不論在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純母乳哺育6個月的政策,與更早添加副食品相比,有較多好處,且無明顯風險。因此,國民健康局 表示,目前沒有必要改變純母乳哺餵到6個月的建議。
國民健康局表示,國際一致公認,在嬰兒出生後的前幾個月,採用純母乳哺育,是對嬰兒與母親最好的做法,但是,到底「純母乳」哺育的期間以多久最好?亦即何 時可以或應該開始在母乳之外,添加副食品,是4個月或6個月?國際上則有兩種建議。第一種,是世界衛生組織、我國、日本、英國、瑞典、丹麥、澳洲、加拿大 等各國政府,以及美國兒科醫學會與歐洲小兒胃腸營養醫學會所建議的,「以純母乳哺育到6個月,之後必須添加副食品,並可依母親與寶寶的意願與需要,繼續哺 育母乳至一歲或兩歲以上」。另一種建議,則是純母乳哺育至少4個月,滿4個月之前應避免添加副食品,之後(在滿4-6個月之間)可以添加副食品;持此建議 者包括比利時、德國、希臘、愛爾蘭。兩種建議之差異,是後者對副食品添加的時機提供較大的彈性空間,在滿4個月之後到滿6個月之間皆可添加。
滿6個月再添加,與提前添加相比,何者比較好?依2012年國際上最新發表的,由Kramer MS與Kakuma R所做的系統性回顧研究「純母乳哺育之最佳期間(Optimal duration of exclusive breastfeeding,發表於國際知名的Cochrane Library,2012第八期)」所指出,純母乳哺育到6個月再添加副食品,比4個月添加副食品的寶寶,其消化道感染較少;寶寶生長發育不受影響;母親 體重恢復較快、自然避孕較久(即月經較慢來);但在新生兒鐵儲存量較不足的開發中國家,其寶寶血中鐵質濃度可能會較低。此研究結論是:雖然個別寶寶的差異 仍須注意,但總體而言,不論在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純母乳哺育6個月的政策比早一點添加副食品有更多好處,且無明顯風險。
- Dec 13 Fri 2013 17:25
開始副食品添加時機
- Dec 13 Fri 2013 17:21
黃疸的預防與護理
新生兒黃疸的防止與照顧護士應注重以下幾點:
(1)胎黃常因孕母遭遇濕熱侵襲而累及胎兒,導致胎兒誕生后呈現胎黃,故懷胎時期,孕母應注重飲食有節,不外食生冷,不外饑過飽,并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毀傷脾胃。
(2)婦女如曾生過有胎黃的嬰兒,再懷胎時應作防止,定時服用中藥。
(3)嬰兒誕生后就親密察看其鞏膜黃疸狀況,發明黃
新生兒黃疸的預防與護理應注意如下幾點:
(1)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濕熱侵襲而累及胎兒,致使胎兒出生后出現胎黃,故妊娠期間,孕母應注意飲食有節,不過食生冷,不過饑過飽,并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 Dec 13 Fri 2013 17:19
嬰兒為什麼有黃疸?
嬰兒為什麼有黃疸?
新生兒黃疸的原因和成人不同,成人黃疸幾乎都是因為疾病(尤其是肝膽病變) 所致。而正常新生兒則是因紅血球壽命短,肝臟代謝功能較差,所以導致紅血球轉變而來的未接合型膽紅素增加而引起黃疸。因此,正常初生嬰兒在出生一天後,膚 色就逐漸泛黃,在第3、4天達到高峰(黃疸指數67),大約過一星期就漸漸消退,10天左右就看不出有黃疸的現象。這種情形也叫做「生理性黃疸」這種黃疸 和人種也有關係,東亞人種比其他白人、黑人會有更高的黃疸指數(可高達12左右)。
有些新生兒黃疸上升太早,出生後不到一天就變黃,或者黃疸上升太快(一天內上升超過5),上升太高,甚至10天尚未消退。這些情形可能是疾病的表徵,就是所謂的「病理性黃疸」需要積極找出病因加以治療。常見「病理性黃疸」的原因可以分成下列幾項:
一、過量產生膽紅素(紅血球破壞增加):
1.溶血:例如母親血型O型,有較多的抗A或抗B的抗體,如嬰兒血型為A或B就有機會受到母體傳過來的抗體攻擊,而導致紅血球破壞也就是溶血。其他如有蠶豆症的嬰兒,因為紅血球內缺乏一種抗氧化的酵素,使得紅血球容易被破壞溶血,這是很常見的黃疸原因。
2.血液滲出血管外,例如皮下瘀血、頭皮下出血或其他內部出血,均因紅血球破壞吸收而致黃疸。
- Dec 13 Fri 2013 17:12
智慧休閒
智慧休閒
紙箱變身術
..........................................................................................................................
◆隧道探險
◎年齡:8個月以上
◎準備:紙箱數個,大小約100㎝×80㎝×60㎝左右,瓦楞紙材質。
◎做法:
1.用剪刀將紙箱的蓋子及底部去除,留下中間的部分。
2.用膠帶將紙箱連結在一起,成為通往不同方向的隧道。
- Dec 13 Fri 2013 17:10
腦力開發的迷思
腦力開發的迷思
指紋能夠預測孩子的未來嗎?
...........................................................................
在捷運上,看到小男孩安靜的在看自己的書,我忍不住誇獎兩句,他母親非常得意地從皮包 抽出一份報告說:「你看,他以後要得兩個博士呢!」原來,是一種類似性向測驗的報告,裡面描寫性格的語句模擬兩可,語焉不詳,但是推論未來的部分卻寫的很 肯定、很大膽。一個幼稚園左右的孩子,一切尚在發展中,這個測驗是根據什麼來做此推論呢?一問之下,原來是測孩子的指紋,將十個指頭的指紋輸入電腦後,電 腦依指紋來判定腦紋,再推測孩子的性向與聰明智慧。這真是令人驚訝極了,兩個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東西,竟然成了生命共同體,指紋變成可以測腦紋了。
◎指紋≠智力≠成功
很多人迷信腦大等於聰明,大腦跟智慧當然有關係,但相關係數只有0.34而已,也就是說,只有百分之十二(0.342=0.12)的智商可以歸因到腦體積 的大小,皮紋檢測並不足以預測一個人智慧的表現,更何況一個成功的人並不是最聰明的人。愛因斯坦是公認的二十世紀天才,他死後遺體火葬,但是大腦特別分離 出來保存,許多科學家都想從他的大腦上找出腦與智慧的關係,結果發現愛因斯坦的腦竟然沒有比別人大,他的腦重1230 克,比一般男性的1400克少了170克,令大家跌破眼鏡。也有人比較了林肯、貝多芬、高斯(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及物理學家)的腦,發現也沒有特別大。
父母不應該太過注重孩子有多聰明,而要將教孩子的重心放在品德、毅力上。一個成功的人往往不是這一群中最聰明的人,但是他一定是這群人中最勤奮、最有毅力、最鍥而不捨的人。
- Dec 13 Fri 2013 17:09
促進0~3歲感覺統合發展的玩具與活動
促進0~3歲感覺統合發展的玩具與活動
..............................................................................
嬰嬰幼兒的活潑好動與古怪精靈,是腦部快速發展的象徵。父母應依孩子的年齡,提供適當的玩具,滿足好動的本性與探索的慾望。
◆促進感覺統合發展的玩具與活動
6個月~1歲:以搖鈴、敲擊、取物、手指動作、爬行、扶走為主。
* 會拿不同質感及重量的玩具,再投入盒中。
* 在仰躺姿勢下,握著寶寶的手,將他拉起成坐姿。
* 搖搖鈴、敲擊桌面、扔擲玩具。
* 開關抽屜、將東西拉出來、撕紙、翻厚紙板書頁、手指鑽入洞孔中。
- Dec 13 Fri 2013 17:08
與世界接軌的好奇寶寶
與世界接軌的好奇寶寶 兒童發展0-6歲--初生~1歲 與世界接軌的好奇寶寶 .............................................................................. 嬰兒期寶寶常會變換手腳、臉部表情或扭動姿勢與外界溝通,這些看似簡單且合理的行動,就是寶寶創造出與外界接軌的溝通系統。要讓寶寶進行思考與實驗的過程,必須出現媒介物。 *六個月以前的寶寶,透過眼睛認識外界 ,尤其新的東西,常會讓大腦變得活躍 且注視較久,老是看一樣的東西,會讓 他失去興趣。 *九個月左右的寶寶,模仿與記憶力更強 ,可由大腦指揮運作,大量模仿成人面部表情,並透過肢體,好奇探索。 *約一歲的寶寶,大腦的理解力形成,懂得藉他人來完成事情,例如,他會指著拿不到的玩具,期待大人幫他拿來; 若期待落空,他們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回應,可能展現衝突、哭,或露出憂傷的表情。 嬰兒從剛出生的懵懂未知,只有本能的反射動作與對刺激被動地反應,到大腦發展較為成熟後,主動實驗、嘗試和接觸新事物,就是創造力發展的開始。這個階段的 寶寶對色彩和聲音敏感,你可以佈置亮眼的環境、變換家中擺設,在嬰兒床與活動地點放置圖卡,提供色彩鮮豔且難度不高,或有聲音的玩具,如彩色皮球、波浪 鼓、播放音樂的玩具電話等。 .............................................................................................................................................................................................................................. ◆1~3歲 從探索和嘗試中發展創意 文╱葉嘉青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講師 一到三歲的學步兒會找尋需要和想要的東西,這些通常都具備有趣、色彩鮮豔,和經由操作會產生不同效果的特性 (如:不倒翁推了不會倒)。 寶寶正處於透過五感 (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動覺)、個人內在的感覺以及幻想,去了解事物的發展階段。對他來說,創意的過程包括發現和探索,而嘗試錯誤也是創意行為的一部分。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依照他自己的速度,和自動引導 (self-directed) 的方式進行活動,將有助創造力的發展。然而,每個寶寶的天生氣質不同,需要父母從旁協助。 一、發掘孩子的興趣 父母可試著發現寶寶感興趣的事物為何,讓他獲得美好的經驗,降低挫折感,提昇參與意願。此外,這個時期的寶寶也會受到同儕的影響,可以安排讓寶寶和友伴一起遊戲,也能提昇孩子的動機。 二、提供富變化和挑戰性的活動 創意活動的內容最好多點變化,考慮的方向也不要限於活動內容為何,也該考慮活動進行的情形如何。針對寶寶愛冒險和接受挑戰的特性,父母可以特意預告:「下一個活動你不一定會,但是可以試試看,很好玩喔!」 三、讓寶寶感受努力所得的回饋 活動末了,父母應該利用增強作用,讓他感到下次還願意再做這樣的活動。增強物可以是父母的微笑、一句讚美的話、活動目標的達成…等。 ................................................................................................................................................................................................................................. ◆3~6歲 好奇與想像發揮創造力 四歲的愷愷畫了一張主題為「上學」的畫作,他覺得每天走路去學校又慢又累,於是畫中給自己和媽媽各創造一對翅膀,用飛的上學。 研究顯示,幼兒從兩歲起,就從經驗中學習,並使用語言和想像的遊戲,重複學到的經驗;到了六歲,想像力增加到最高點,之後就逐漸下降,所以學齡前是幼兒創造力發展的黃金時期。 創造力發展的4點建議~ * 重視孩子的疑問:千萬別因為回答不完的問題而不耐煩,孩子的好奇心可是創造力不可缺少的要件。但是回答問題 時要有技巧,不要每次都直接告訴他答案,應該引導他思考,並給他時間。 * 提供民主的環境:增加孩子自由選擇的機會,尊重他,減少對他的控制,不要什麼事都幫他做決定,最好問問他的 意見,也鼓勵他表達自己的想法。 * 為他選擇一個具創意的老師:三到六歲幼兒多半已陸續進入幼兒園就讀,老師的教學與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孩子的學 習。請為他挑選一個有敏銳觀察力、心思細密,並有多元包容心的老師。 * 少看電視,多親近大自然:心理學家認為,電視不利於孩子自己在腦中製造圖像的能力,而動植物包含了複雜的科 學技術和設計作品的基本模式,大自然是人類最好的導師。 摘自《學前教育雜誌》
- Dec 13 Fri 2013 17:07
與世界接軌的好奇寶寶
與世界接軌的好奇寶寶
兒童發展0-6歲--初生~1歲
與世界接軌的好奇寶寶
..............................................................................
嬰兒期寶寶常會變換手腳、臉部表情或扭動姿勢與外界溝通,這些看似簡單且合理的行動,就是寶寶創造出與外界接軌的溝通系統。要讓寶寶進行思考與實驗的過程,必須出現媒介物。
*六個月以前的寶寶,透過眼睛認識外界
,尤其新的東西,常會讓大腦變得活躍
且注視較久,老是看一樣的東西,會讓
- Dec 13 Fri 2013 17:00
嬰兒半夜不睡覺的時候怎麼辦?
嬰兒半夜不睡覺的時候怎麼辦?
讓孩子睡飽、睡好有妙方
吃、睡幾乎是小嬰兒生活的全部,除了吃飽吃好之外,睡飽睡好更是重要,但小嬰兒常常還不會說話表達,其睡眠問題卻弄得父母們難以安眠,其實仍是有理可循的,只要詳細尋查,就可很容易找到原因,有效解決。
睡眠對一般人來說,是最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對於新添寶寶的現代父母而言,有時卻是夢魘一場,孩子睡不好,父母也會跟著變貓熊,如果白天還得上班,那更是「一場遊戲一場夢」了。
和睡眠有關的問題很多,小孩子也不例外,如:怕黑、半夜醒來、不易入睡、夜尿、夢遊症等,都是常見的問題。即使是正常的小孩,也常偶而發生睡眠問題,因 此不足為奇。倒是人為性或生理上的原因,如:錯誤的訓練(常在床上處罰小孩)、孩子有腦部傷害或精神病等造成的睡眠障礙,就需要注意及預防。
睡多久才正常?
小孩子要睡多久才夠?這恐怕沒有一致的答案,因為每個孩子的睡眠時間都不盡相同,有的嬰兒一天睡到晚,有的很奇怪,只要睡一點點就夠了。平均而言,至三 個月大的孩子一天總睡眠時間約15-16小時,是十足的「吃飽睡、睡飽吃」,除了吃奶就是睡覺;當嬰兒漸漸長大,睡眠時間少,滿一歲時約只需睡眠13.5 小時,二歲時13小時,三歲時12小時,五歲時10-12小時,學齡兒童10小時,青春期則佔8-9小時,這些都包括一次或二次的午後小睡。
- Dec 13 Fri 2013 16:59
通風+乾燥 打敗尿布疹
通風+乾燥 打敗尿布疹
當寶寶因為尿布疹而引起肌膚泛紅時,究竟要用什麼法寶才能迅速擊退它呢?什麼樣的護理方式正確又有效?邀請護理長一起來幫媽咪們解惑吧!
對於襁褓中的嬰兒來說,尿布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也因為如此,尿布疹幾乎是每個寶寶都曾碰到的狀況;面對這討人厭的紅屁屁,到底有沒有方法可以完全避免呢?
尿布疹起因與徵候
尿布疹的起因,多半由於尿液和糞便經過細菌分解所產生的阿摩尼亞對皮膚造成刺激;加上尿布內的環境悶濕,容易孳生細菌及真菌,繼而引發感染而使症狀更形惡化。如果疏於更換,很快就會產生泛紅的皮膚症狀。
若泛紅的情況沒有獲得改善,一些圓點狀的小疹子就會伴隨出現,此時細嫩的肌膚多半已腫脹,寶寶也有較明顯的不適感了。再置之不理的話,進一步就會演變成破皮、有滲透液流出,甚至滲血的情況。
小屁屁護理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