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從出生開始,就可以分辨媽媽的聲音;稍大一點的寶寶,對音樂的感受力,受超乎大人的想像。爸爸媽媽只要用對了方法,輕易就可以引導寶寶進入豐富的音樂世界。

小寶寶出生沒有多久,聽見媽媽的輕聲細語,便高興得手舞足蹈,臉上更流露出滿足的笑容。雖然還是個小嬰兒,他已經懂得分辨聲音,並且會用動作回應了。從這時候起,以行動回應聲音已成了他生命中重要的一部份,而音樂──各種各樣的音樂──更將陪伴他度過快樂的童年。

音樂和語言一樣,小寶寶從出生起便積極地和消極地發展音樂性。音樂和語言一樣,聽得多,便自然會去模仿。小寶寶通常聽懂的話比會說的多。同樣的,他們吸收 的音樂比能以行動回應的多。幼寶操和學步操便是寶寶體驗音樂和律動的好機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唱歌跳舞,寶寶和音樂有了第一度接觸。

●「聽」是發展音樂性的良方

模仿寶寶的發音給寶寶聽,是訓練語言和聲調的好方法,因為語調、語韻、表情都是語言的重要部份。兒歌與童謠在這方面可以幫助寶寶的語言發展。學會聽,可以幫助他們分辨字,增加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和對環境的認知。

童話世界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啟動「我可以」的引擎

DSC02157.JPG  

孩子為什麼有的孩子喜歡樣樣自己來,有的卻什麼都要人家幫忙?孩子透過「做」來了解「我是誰,會什麼」。如何幫助孩子發展自我概念,勇於嘗試?
孩子看自己「是有能力,或無助的」,代表著對「自我」概念的認識。自我概念良好的孩子,受挫力較高,相信自己可以成功;自我概念較差的孩子,遇事容易放棄,會覺得自己沒能力,很容易一敗塗地。
完成「控制身體」的生理成就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先天氣質是勇往直前或害羞觀望;也不管他有沒有先天上的學習挑戰,小小孩來到這世上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成為「獨特、自主的自己」!
小小孩都會有不可抗拒的趨力,想要「做」、渴望「完成」。別訝異,許多才一、兩歲的小孩,就很堅持要「自己」穿衣、穿鞋、吃飯,甚至過馬路。在生命的前三年裡,沒有比學會自立和自主更重要的事了!
孩子從出生,頭不能抬,到開始邁開大步行走,每一個讓自己自立、自主的行為,都會讓他著迷的一試再試。令人肅然起敬的是,幼兒執意要自己做那些事,並不是 因為容易,而是因為它們困難!好比他不斷想辦法,要把難以掌握的湯匙轉對方向,把晃來晃去的腳掌和襪口對得更準。他既不是為了讚賞,也非為了領獎,只是因 為那「我想要、我可以」的驅力罷了。
你一定聽過「Terrible Two (麻煩兩歲) 」的說法吧,許多成人對這個詞的解釋,只停留在「哦,他就是愛唱反調!就想讓我生氣。」但我們得學著從孩子想自主的角度,來解讀那處處唱反調的行為和驅力。
完成「我是我」的心理成就
孩子發現他可以控制自己的肢體動作,去他想去的地方、拿他想拿的東西,他就開始了「自主意志」的建構工程。他會發現自己和他人是不同的個體,而每個個體都擁有不同的思維。有趣的是,某些他「自主」的動作,居然會引發他人做出「同樣」的反應 。

童話世界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底劇烈搖晃對小嬰兒,會有多嚴重的傷害,小兒科醫生說,因為一歲以前的小嬰兒,頭蓋骨發展還不完全,不但很軟而且頭蓋骨和腦的空隙很大,只要搖晃,或是玩拋接,或是不小心碰撞,只要太大力,腦部就會受傷,甚至還會有出血的現象,嚴重的話留下後遺症,小嬰兒可能會變成植物人。

  懷中的小BABY不停的哭,新手媽媽好擔心,可是怎麼哄都沒用,為了讓小BABY快點靜下來,就把才兩個月大的BABY,不停像這樣抱在懷中前後擺動,但還是哭個不停,接著把小BABY上下搖晃,這個安撫BABY的動作,小兒科醫生說,這真的很危險。

  因為不滿一歲的小嬰兒,頭腦構造其實就像這塊豆腐一樣,而頭蓋骨還沒發展完全,骨頭和腦子空隙很大,只要用手一晃,盒子裡的豆腐就會左右碰撞,全都撞成碎塊狀,就像小BABY的頭腦,受到劇烈晃動,就會像被撞碎的豆腐一樣。

  醫生表示,BABY的頭部頸部都沒有任何支撐能力,碰到外力搖晃,很可能造成頭部蜘蛛膜下腔出血,嚴重的話還會變成植物人。所以這個動作,大人們一定要特別注意,絕對不要對一歲以下的嬰兒使用。

童話世界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爸爸多陪伴塑造寶寶黃金品質】


DSC04841  
一個孩子從生下來,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媽媽陪在身邊比較多。但最近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幼兒從3個月起,父親能多陪伴寶寶的話,寶寶在1歲前以至 於以後的行為障礙都會更少,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對立違抗障礙、品行障礙等,也就是說能讓孩子的行為控制能力更強,其攻擊性、叛逆性、好動性、反社會等不 良行為將大大減少。

對於寶寶來說,爸爸的陪伴可謂至關重要了。

1、每天陪伴3個小時

雖然爸爸的工作很忙,白天幾乎是不在家裡出現,因此很多都是1小時型的爸爸,也就是大多媽媽說的那樣:他也就吃完晚飯那會,抱會兒孩子,等到8點半之後,就輪到我來哄孩子睡覺。

童話世界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塗鴉引爆創造力

DSC04847   

「創造力」是個邁向成功的流行關鍵字,在這充滿加強競爭力的時代裡,正在父母刻意讓孩子建立所謂「創造力」的同時,孩子隨手的塗鴉,正是展現創意的原始力量。

 您的孩子正在畫畫,您會怎麼做?
 趕緊湊過去看,「哇!畫得好棒喔!」
 瞥了一眼,「你在畫什麼?不太像耶!」
 「這樣也不會畫,來,我教你!」您搶過畫筆,開始畫起來。
 相信我,以上三種動作將讓孩子的創意走入尋常  百姓家,他的創意靈光在那一剎那,熄滅了!

童話世界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小孩常常打噴嚏、流鼻涕、鼻塞、揉鼻子,這表示他是有過敏性鼻炎,這些都是非常常見的症狀。就連一直流鼻血跟過敏性鼻炎常常會扯上關係,若過敏性鼻炎處理好,自然可以痊癒。太嚴重的鼻塞,建議可以用浴室蒸氣讓寶寶鼻子裡面濕潤後,幫他稍微清洗或自己流出來就可以。

近日有許多爸媽提到孩子咳嗽不止,其實一般咳嗽超過兩週就是有問題,就不是單純病毒感染,當孩子不管是咳嗽變鼻涕、鼻涕變咳嗽,不同病毒本來病程就不同,大致上約兩個禮拜之內,就可以被自身抵抗力清除掉,但超過兩週以上,要不就是有細菌感染,不然就是有過敏體質。尤其有些孩子過敏咳到影響睡眠品質作息,就應該給醫生看一下,除了環境控制之外,咳嗽還需要一些保養藥物。除了用藥,也要想想如何藉由環境還有疫苗控制,來減少感冒後併發症的機率,而不是一直見招拆招。類固醇是用吸的或噴的就可以,就應該是好的選擇。再次提醒各位家長,靠保養藥物之外,也要同步把過敏環境去除掉。

一般來講,寶寶如果呼吸很大聲,通常是因為所處的環境空氣品質不好,懸浮微粒過多,包括空氣汙染、抽菸、燒香、點蚊香、點精油、附近有人裝潢等等,如果說能夠把空氣品質控制好,寶寶鼻腔的負擔會比較小,通常比較不會那麼腫脹,當然也有一些孩子漸歇性的軟喉症,那個聲音跟鼻子的聲音不同,醫生可以幫你評估到底是屬於哪一種。然而,不管5個月或11個月大寶寶,不會這麼快有過敏體質,寶寶鼻子的功能,就是要把髒東西擋在身體外面,通常是空氣中懸浮微粒或汙染物質讓寶寶的鼻子負擔太大,所以若他常打噴嚏,應該要改善空氣品質而不是改善他,重點是要乾淨不要有灰塵。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到鄉下、山上,小孩鼻子就好了,若要改善就是可能需要多買幾台空氣清淨機。

過敏體質不是光吃藥而已,是整個環境、飲食、生活習慣的控制,所以真要釜底抽薪解決根本問題,應該要讓醫師評估一下你們生活起居,還有你們環境中是不是有需要改善的地方,而不要只吃抗組織胺。當孩子的過敏體質誘發一段時間後,還是需要靠一點藥物把它已經過度旺盛的過敏反應壓下來,所以在這狀況下,除了把環境控制好,噴噴藥、吸吸藥,過一陣子他們的狀況應該就可以改善。

黃瑽寧醫師最新文章

童話世界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足爭吵最大原因

「我再也不要跟你玩了!」手足是我們在世上的第一個玩伴和朋友,自然也是我們最先結怨的「死對頭」。不論我們是三歲或九十三歲,似乎很難擺脫從小吵到大的「宿命」。
根據美國《真實簡單》雜誌,小朋友吵架的點和大人想的不一樣。我們都以為小孩吵架不外就是在爭寵、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但《社會發展》期刊曾發表過的一項手足吵架的研究,卻發現事實完全相反。

* 小小孩最在乎自己有沒有被公平對待
最能引發學齡手足鬥爭的事就是「被迫分享自己的東西」,如玩具、三輪車等。「為了讓爸媽注意自己」這個原因反而墊底。小小孩真正最在乎的是「自己有沒有被平 等對待」,而他們對比對象就是手足。因此有沒有「拿到一模一樣大小的蛋糕」、「一樣多的樂高積木」、「有沒有分到爸媽另一隻腿上的寶座」……絕不是大人眼 中芝麻綠豆小事而已。
在老二出生以前,老大根本沒想過要計較這些事,但對於老大來說,「家裡多了一個寶寶就好像先生對太太說,我要娶小老婆,從今以後,你們要一起擁有我一樣,」《兒童與青少年手足關係》作者、心理學家麥弗斯基(Avidan Milevsky)生動勾勒出手足間的微妙情結。

* 2~4歲手足,每10分鐘吵一次架
美國親職教練、作家瑪克罕(Laura Markham)從手足互動的研究發現:年紀愈小的小孩,還不能控制自己的衝動或尚未發展同理心時,就愈容易用放大鏡去看他人與自己個性上的差異,而這會 造成愈吵愈烈的局面。她舉例3~7歲小孩搶玩具(一方搶走,另一方再搶回來)的頻率,平均一小時會發生3.5次,但2~4歲年段的幼兒發生這類爭吵的頻率 更高,平均每10分鐘就發生1次。
那爸媽該怎麼辦呢?難不成要拿量尺出來分餅乾?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家庭關係的教授克雷瑪(Laurie Kramer)要爸媽安心,如果父母願意好好跟孩子解釋差異背後的原因,其實孩子是能夠理解「不同的小孩需要不一樣的對待」。譬如,對老大說:「小寶寶還 不像你這麼能幹,現階段很多事都沒辦法自己來,需要爸爸比較多的幫忙,這只是暫時的。」或者,妹妹看到姊姊有新衣服,而自己沒有,媽媽可以說:「姊姊也是 穿別人給的舊衣服,但這次拿到的舊褲子已經磨破了,媽媽才買新的給她。」

童話世界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大腸桿菌會在手機上跳舞?

為什麼大腸桿菌會在手機上跳舞?  

手機竟然出現在糞便裡才有的「大腸桿菌」? 不吃雞蛋只喝奶的小寶寶,竟然也會感染沙門氏桿菌?黃醫師教你如何正確洗手。

猜猜一般人身上最骯髒的配件是什麼?根據英國最新的研究顯示:九二%的手機都帶有高量的細菌。有趣的是,這些細菌竟然包括糞便裡才會出現的「大腸桿菌」!

大 腸桿菌怎麼會跑到手機上面呢?想當然耳,就是上完廁所沒洗手。但奇怪的是,當這些手機的主人被問到是否有用肥皂洗手時,九五%的答案都是「有啊」!也許是 他們洗手的方式不正確,再不然就是不好意思承認自己衛生習慣不佳,於是說謊。不過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他們習慣在上廁所時講手機、發簡訊、或玩遊戲打發時 間;上完廁所後,手機直接放入了口袋,雖洗了手,但細菌還在手機上跳舞。

忘記洗手的民眾總有各式各樣的理由推托,好比說趕時間啦、水太冰 啦、洗手台太遙遠找不到等等。這些藉口對負責醫院感染管制的主管而言,聽來格外熟悉,因為忘了洗手的醫生護士也都這樣抱怨。這也是醫院以及政府機關未來應 該要努力的方向:除了宣導洗手很重要,還要設置便利的洗手設施,才能提升洗手率。

大家應該都知道,儘管手看起來沒有髒髒的,或聞起來沒有味道,都不代表手上沒有細菌、病毒。疾病管制局公布了一般民眾的「洗手五時機」,分別是:吃東西前、照顧小孩前、看病前後、上廁所後,以及擤鼻涕後。看起來很容易,但真要確實執行,恐怕也沒那麼簡單。

在門診常常有寶寶感染沙門氏桿菌腸胃炎的媽媽問我,她上網查詢得知,沙門氏桿 菌感染應該是吃進了沒煮熟的雞或是蛋,可是她的寶寶還在喝奶,怎麼也會感染呢?我的回答是,媽媽在廚房忙,寶寶突然哭了,可能才剛打完一顆蛋的媽媽,連忙 在水龍頭下隨便沖了幾下手就去泡奶粉。這時候雞蛋上的沙門氏桿菌,就透過媽媽的手,跑進寶寶的奶粉了。

怎麼洗手才乾淨?

細菌還算客氣,如果是病毒,好比腸病毒,或輪狀病毒,有時候手上只要沾染了十隻連顯微鏡都看不見的小蟲,就可以藉由手摸來摸去而散播。你們說,洗手的重要性,是不是比想像中還要高呢?

手機的故事讓我們知道上完廁所後要洗手;而沙門氏桿菌的故事則讓我們知道,照顧小孩前與吃東西前也要洗手。然而究竟要怎麼洗才洗得乾淨?

童話世界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便秘大小事

便秘大小事  

遇到小孩便到臉紅脖子粗、便中夾血或好幾天不便,家長就會好緊張到底發生什麼事情,該怎麼辦,大便大到哭,就要看看他的大便是不是很硬很粗。其實只要排便出來是軟的、小朋友活動力正常,就沒問題,如果是純母乳都親餵的寶寶,他二至五天才大便都是正常的,每人體質不同所以不用太擔心,如果水果蔬菜和水的分量不少,大便總是顆粒狀的話,就要觀察會不會是油份攝取太少?雖然顆粒狀孩子沒有疼痛,但是一顆一顆的卻是便秘的前兆,如果真的持續這種狀況,應該要在飲食上稍微調整。

排便有血就是不正常的,當有淡紅淡紅血絲便的時候,要想有沒有吃什麼特別的食物,譬如說:大量的帶殼海鮮;如果想不出來有什麼食物會造成他輕微的血便,可以給醫生評估一下。不過精神活動力正常的話不急,記錄一下食物,說不定就可以找到兇手。對米過敏的話,可以先暫停兩個禮拜後,再嘗試一次,如果還是產生血絲,就至少這一、兩個月就不要再碰。

便便的顏色和腸胃的菌種有關, 其實都是正常的,所以不建議一直使用益生菌,益生菌是短暫有效,長期是無法改善的,常靠外來的益生菌也不是一種很健康的飲食習慣,靠健康的飲食習慣讓孩子 腸胃裡的益生菌自己生長起來。或許有些孩子不接受這些食物,那就從其他食物裡做調整,重點還是油質或水分不夠的話,便秘就無法解決。

 

人工刺激肛門反而會讓他排斥排便,所以除非你從現在開始,都不要去刺激他,一直等一直等,等到他大便,如果是軟的就知道他沒有事,除非大出來是硬的才要找醫生看一下。請不准再用棉花棒刺激肛門,不准再算寶寶幾天沒大便,只要排出來是軟的就不要就醫。

 

p.s. 若只要吃冰的或油的,大便就會是稀的,我想是他的腸胃比較敏感,所以不算有問題,避開會對他腸胃不舒服的食物就好。水便如果一天才一次,副食品可以先減量,不需要馬上停吃。

備註:若父母擔心孩子的健康問題,建議仍應帶孩子到醫院實際就診,才能給孩子最完整的診斷。

 

童話世界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閃光燈幫寶寶拍照是無害的

 

    寶寶出生之後,新手爸媽是否常常為了芝麻蒜皮的事情吵架呢?愛攝影的爸比拿起厚重的單眼相機,喀嘁喀嚓地對著嬰兒猛拍,卻討來老婆一頓痛罵:「你不知道閃光燈會傷害寶寶的視網膜嗎?」

    這件事在我家也發生過,說老實話,非眼科醫師的我,還真的不曉得這個傳言是真是偽。幸好現在專業的醫學期刊都已經上了網,趕緊打開電腦查一查,下次被罵的時候講話可以大聲一點,到時候還可以手拿著醫學文獻,有憑有據,看起來挺威風的。


    根據關鍵字搜尋的結果,的確沒有任何一篇研究告訴我們,相機的閃光燈對嬰兒的視網膜有害。所以恭喜各位爸比媽咪,手機拿起來可以盡情的幫寶寶拍照了!

童話世界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